光纖傳感技術應用分類
光強度調制型
光強調制是光纖傳感技術中相對比較簡單,用得最廣泛的一種調制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外界信號(被測量)的擾動改變光纖中光(寬譜光或特定波長的光)的強度(即調制),再通過測量輸出光強的變化(解調)實現對外界信號的測量。
相位調制型
光相位調制,是指外界信號(被測量)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使光纖中傳播的光波相位發(fā)生響應的變化,光相位的變化量即反映被測外界量。
光纖傳感技術中使用的光相位調制大體有三種類型。一類為功能型調制,外界信號通過光纖的力應變效應、熱應變效應、彈光效應及熱光效應使傳感光纖的幾何尺寸和折射率等參數發(fā)生變化,從而導致光纖中的光相位變化,以實現對光相位的調制。第二類為薩格奈克效應調制,外界信號(旋轉)不改變光纖本身的參數,而是通過旋轉慣性場中的環(huán)形光纖,使其中相向傳播的兩光束產生相應的光程差,以實現對光相位的調制。第三類為非功能型調制,即在傳感光纖之外通過改變進入光纖的光波程差實現對光纖中光相位的調制。
偏振調制型
偏振調制,是指外界信號(被測量)通過一定的方式使光纖中光波的偏振面發(fā)生規(guī)律性偏轉(旋光)或產生雙折射,從而導致光的偏振特性變化,通過檢測光偏振態(tài)的變化即可測出外界被測量。
波長調制型
外界信號(被測量)通過選頻、濾波等方式改變光纖中傳輸光的波長,測量波長變化即可檢測到被測量,這類調制方式稱為光波長調制。
目前用于光波長調制的方法主要是光學選頻和濾波。傳統(tǒng)的光波長調制方法主要有F-P干涉式濾光、里奧特偏振雙折射濾光及各種位移式光譜選擇等外調制技術。近20多年來,尤其近幾年迅速發(fā)展起來的光纖光柵濾光技術為功能型光波長調制技術開辟了新的前景。
頻率調制型
光頻率調制,是指外界信號(被測量)對光纖中傳輸的光波頻率進行調制,頻率偏移即反映被測量。目前使用較多的調制方法為多普勒法,即外界信號通過多普勒效應對接收光纖中的光波頻率實施調制,是一種非功能型調制。